高考结束快两周🧳,考生们的小心脏将再次悬起来💁🏼♂️,为啥?6月23日起,全国各省高考成绩就要陆续公布了,此时考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👩🏼🔬🍰。心理专家指出,高考出分的前后几天,是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时间段,在医学中➜,这种情况被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。
高考结束𓀗,关于考生自杀、离家出走的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报端,在众人眼中,高考结束意味着“解放”,可对于还要经历估分、查分👝、报志愿、等录取的考生们而言👜,“后高考时代”要面对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,很多考生在考后饱受不良情绪折磨,甚至选择用结束生命走向永远的“解脱”。
其实,考生的极端行为发生前并不是没有征兆,只是多数时候被家长以及老师疏忽了,等悲剧发生时才恍然大悟,但也于事无补。高考出分前后🏚,考生哪些行为应格外注意?面对考生的情绪问题,老师和家长如何应对呢🧚🏼♂️?
高考过后,考生悲剧频发
2014年高考成绩公布后🧛🏼♂️,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,查得分数几小时后,从27楼坠落🚒;2015年6月24日,海口一高三女生同样坠楼身亡🙍🏼♀️,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。近些年🐹💘,高考成绩查分前后🪥👁🗨,考生心理问题频发,而不久前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高三毕业生小斯(化名)写遗书后跳江自杀的事件更让人惋惜。
选择轻生的小斯于6月10日傍晚在QQ空间分段定时发布了多条说说:“死了,我的心自由了”、“真正的我只活在我心里”、“我宁愿从未在这个世上出现过”💆🏿♂️、“我自杀了,说说8点多定时发布”……说说下面还有不少同学对小斯的开导🗜、劝说👩🏿🔧,然而未能改变小斯轻生的念头。小斯到底因何走向自杀?在他QQ空间遗书里或许会找到答案🙅♂️。
遗书摘选:
而且有的时候他(父亲)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,——吃饭的时候,我说菜是苦的,他说不苦从哪里来,然后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🏊🏻♀️。说白了,套路太老🤕,套路不深,我并不吃这一套。……
后来到了达外,我曾想过可能会有改变,但我情商低👢,太天真。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⛑️,打电话的时候跟我妈说了🚅,我妈说才73名,呵呵,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👨🏻💼。达外竞争多激烈🆙,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𓀜,而我呢?……
……后来反正我越来越反感我爸🏌️♀️,心情几乎没好过,我就故意不学习,考差点(不是我吹,不写作文,数学睡到广播里说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小时才开始写❓,我还是考了全校335名),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,稍微改改,然后打电话第一句🪡🎒: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?我跟你转到其他沐鸣2去,莫浪费老子的钱……
父亲马先生🔨:
“他写的那些都是他小时候的事,他是我的儿子,我怎么舍得打他,骂他🧏🏼♀️。”对于儿子在QQ空间的“控诉”🔖,父亲马先生掩面哭泣🔱。他说,小时候对儿子管教确实比较严,“那都是为了他好”。
母亲孙女士🥃♠︎:
母亲孙女士解释,儿子在QQ空间说“因吃饭夹菜遭到父亲殴打”的事,她也记得🥣,儿子当时才四五岁,因为不好好吃饭🪢,丈夫确实用手背拍过儿子的脸,“没想到他这么记仇🏃🏻♂️,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?”孙女士哭诉。
邻居🎥:
“他在QQ空间说父亲经常打骂他,至少他父亲回来这一年,我没有看到过,也没有听到过,他父亲对他很好,还经常买东西回来。”与孙女士一家同租一套房屋的杨利民(音)说。不过,杨利民和多位邻居均表示,小斯性格太内向👩🏻🏭,平时遇到周围邻居从不主动打招呼。
有专家表示,高考只是悲剧的导火索,父母长期一厢情愿“为他好”式的家庭教育或许才是小斯走向自杀的关键因素。高考出分前后👳🏻,家长的当务之急是关注孩子的考后心理状况,帮助引导孩子进行考后心理调适,避免曾经积累的创伤在高考后爆发⚽️,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。
高考成绩出来前后⛹️,
这四种典型心理状况需格外关注
一、悲观绝望型
2016年6月7日🤲🏻,内蒙古一高考女生🤏🏿,在考完语文后跳楼自杀。一女生在好友动态中编发"再见,这个世界"🧑🏻。女孩称"我有心脏病没救了",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➕。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。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。
表现:
这类考生对高考后的未来人生感到绝望,有可能出现极端行为,选择伤害自己甚至结束生命。
如何调适?
1🪼、考分公布在即,家长要及时发现“异常信号”
这种类型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,家长应及时发现考生的“异常信号”,考后许多考生喜欢睡懒觉来放松🏌🏻♀️,如果成绩出来后一周,孩子还是精神疲惫🍉,睡不醒🤦🏽,没食欲🍬,不愿出门🚣🏼♂️,或者平时很乖的孩子突然大声顶撞父母☄️,可能就不单纯是考后休整放松能解决的问题🙅🏿♂️。
2💎、细心观察,求助心理医生
专家提醒👨🔬,考生家长应细心观察,别放过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。如果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🏊🏿♀️、痛哭不止🤹🏼、胃口差、动辄发脾气、绝望冷漠👇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人见面、交流,应考虑孩子陷入抑郁情绪的可能。家长除了多开导,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,以免情况恶化。
二、自责自卑型
2013年,19岁的东子在高考🧙♂️,估完分后,突然“自闭”✊,几乎连房门都不出,饭也吃得很少,不上网🤰,不打电话,整天睁大双眼愣愣地躺在床上。奶奶怕孙子出事,强行将他带到医院进行诊治👵🏽。经心理专家初步诊断,东子患了“考后自闭”,是轻微的抑郁症🐐♉️,须进行药物治疗。
表现:
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、经常有挫败感,他们会反复回忆、寻找♐️、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🤳🏽,这种做法会放大痛苦的情绪体验,看不到自身的优点,带来较强烈的挫败感。与父母、亲戚或朋友交谈时,时常表现出不自信、懊悔的身体语言🚴🏽♂️。
如何调适🏃♀️➡️?
1、家长避免流露失望情绪
成绩出来后,不管孩子考了多少分,家长都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失望的情绪,更不要强调“你只差×分就能考进××大学了”之类的话。因为这类对自己有着较高目标定位的考生往往自尊心强🙍🏼♂️,相对的承受力也较差。当没能达到理想目标时就会变得沮丧、心烦意乱。
2、“体验痛苦”♖,释放心理压力
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,妥善解决情绪反应,避免问题持续发酵,家长可以多问问孩子现在想做什么。如果孩子只是想独自静处🌚,可以跟其约定一个“闭关反思”的期限🍎,到时间就要出来见人,如果亲人长辈的话效果不佳,不妨请来与考生关系好的朋友和老师帮忙。
三、亢奋放纵型
2016年高考后的第一天,佳佳和同学骑着自行车出门游玩🫣。两天后◽️,等老李再见到儿子佳佳时,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⤵️。西安6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,6月10日在库峪河道戏水时,其中三名男孩不幸溺水身亡🚰,这其中就有老李的儿子佳佳🍔。
表现🫰🏼:
考分出来后,成绩较好尤其是发挥超常的考生更愿意给自己“找乐子”。有人每天早出晚归,忙于跟同学聚餐,唱歌,通宵泡吧、上网🧑🦲、打游戏,往往造成作息紊乱➖,出现失眠🏑⏏️。
如何调适?
1、培养独立意识,提升独立能力
建议这类考生对高考成绩公布前后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,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,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多观察孩子的举动♊️,尤其是长时间表现为放纵的孩子💅🏽,家长更要及时地介入🀄️🕵🏿,防止他们养成不良习惯,甚至是步入歧途。
2、为大学生活做准备
即便孩子取得理想成绩考上大学,家长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💔。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,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,要经历集体生活对性格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考验🔍。因此,在暑假期间,家长和学生可以适当做些准备,比如学着洗洗衣服👨🏻🍳,与生人交流等,为将来更好融入集体生活做准备。
四、空虚焦虑型
回忆起去年参加完高考后的生活,已经是大一学生的小孙用“混沌”两个词形容🧛🏽♂️。高三以来一直都被老师、家长催着做这做那,高考一结束🚏,生活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,小孙在昏昏沉沉饱睡了好几天后🖐🧑🏿🌾,除了看电视、上网、睡觉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。
表现:
考试成绩出来后,一些同学可能因失去了目标而不知所措,感觉做什么都“无聊、没劲”♢。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优等生还会因为成绩不理想,寝食难安。
如何调适🧏?
1🧛🏻、树立新目标🗽⏬,转移注意力
考生应尽快从考试的非常规状态回归健康生活的正常状态,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。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和同学们一起毕业旅行📩,但应在家长的协助下规划旅游线路👷🏿,确保安全,且次数以一两次为宜🌋。
如果不愿外出旅游🦫,可以进行积极的室外运动,尽量安排兴趣性课程👩🏼🦰,适度同学聚会,考驾照,帮家长做家务,看名著“杂书”♻、观赏电影等。
2♻️、学习新技能,参加社会实践活动
除此之外,不妨利用中学阶段最后一个长假,学习一门新技能,开车🏷、游泳🧎🏻♀️➡️、插花🕓,或者进行社会实践,当志愿者、勤工俭学🦍🍭。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选择,同时还能开阔考生的视野♊️,从狭隘的“考试世界”抬起头来👧🏻,感受真正的生活。
高考只不过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,不管考生还是家长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,孩子考出什么成绩,家长都应该微笑着庆祝孩子的高中毕业。上大学并非未来的唯一选择😣🤲🏼,高考仅是人生马拉松上一个重要的初始阶段。所谓天道酬勤🤷🏼♂️,不管高考成功与否〽️🤽🏻♀️,小编都祝愿考生们未来以认真的态度去做人做事,积极地面对人生每一次挑战。